目前分類:淺談「鬆」系列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說 到鬆,許多人立馬會將「鬆」、「柔」兩個字給掛在一塊兒,以為柔便等同於鬆,並將姿態上的柔緩與否,當做是判斷身體是否鬆透的表徵。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 於近代會特別將鬆的概念獨立論述,甚至無限上綱的強調其各種神效的,多半是那些風格特別突出,以柔克剛為訴求的拳種門派,長久下來便形成一種自視特殊的優 越氛圍,而鬆柔也就理所當然的成了因果關聯。

事 實上,鬆與柔是兩個孑然不同的概念,兩者之間有所關聯,卻絕非因果相生甚至等同。我們在前面談過,所謂的鬆是指動作時,拮抗肌群不會對動作肌群造成牽制, 而其它無關的肌群也不會干擾動作結構的運作,進而使得動能的傳導,能夠充分且順暢的運作;相對於鬆,所謂的柔是指我們在外部動作的視覺呈現上,採取較和緩 平順的姿態與節奏,而肢體的運動軌跡上,則多以弧形軌跡為主,整體動作結構以脊柱做為軸心,而動力傳導的處理上主要是配合軸心的旋轉進行協調運動。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我們習武的經驗當中,每當涉及如何進入「鬆」的狀態時,最常接收到的無非是「放鬆」的指令,特別是對於練習太極、八卦等風格突出拳種的朋友而言,老師的那句「太僵了,再放鬆一些。」肯定是言猶在耳,放鬆儼然就是鬆的先決要件、不二法門。

只是,當我們實際練習時,卻往往會發現,任憑我們如何放鬆,身體總還是留了幾處僵點;甚至,有時放鬆了腰跨便僵了膝腿,放鬆了軀幹便僵了肩肘,放鬆了胸腹便僵了背頸,愈是極力放鬆則愈是僵著滯澀。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