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技術的實際性與實用性,是多數傳統中國武術系統,普遍最為人所質疑、詬病的部份,許多在示範演練時效果拔群、威力無比的技巧招式,置換到實際的技擊情境當中,卻往往無暇思索、難以施展,不僅出手的時機掌握困難,有時即便技巧開始施展卻也很難有效完成。

對於這樣的情形,相信所有人都曾聽過這樣的解釋:武術的招式與技術必需要練到爐火純青,必需要讓它變成一種反射動作才能夠發揮效用;只是,問題來了,在廣大習武人口當中,練習數年、數十年且投注相當心血者亦不在少數,這些人口總該稱得上是爐火純青,然而即使國武術理當擁有相當數量的爐火純青的人口,能夠在實際的技擊情境當中將所學發揮者,仍是相當少數。這樣說來,難道是這種認知本身有錯誤嗎?

基本上,這樣的認知本身並沒有錯,只是單單如此仍不完整。就如我在過去的文章中所說過的,技擊對抗所涉及的是兩個人,甚至於與環境的互動,並不僅僅是個人技術便能夠決定結果,它還涉及了諸如:「技擊概念」,你與對手對於技擊時的技術、情境、生理與環境狀態變化的種種認知;「技擊思維」,你與對手如何去詮釋你們的技擊概念,並以此選擇你們的技術發揮;「技擊習慣」,你與對手在於技擊時技術動作選擇上的習慣,或者在各種動作執行時的身體習慣;「技擊經驗」,你與對手在過去的技擊情境中所累積的各種經驗,有可能是有幫助的,也可能造成某些負面的影響;「心理狀態」,對於意識與潛意識當下技擊活動情境的詮釋,你們投入技擊活動的意義與目的性;以及其他諸多面向的影響。

換句話說,單憑個人技術內化與否,不足以完全左右技術在實際技擊當中施展,特別是我們所遭遇的對手,也同樣可能是技術爐火純青之人。

也因此,我以為較完整的觀念是「當我們將招式技術內化為本能反射之後,便開始進入技擊的門檻」,請務必注意,我說的僅僅只是門檻,也就是唯有具備了這樣的先決條件之後,我們才能夠開始討論如何將這些技術付諸實用。其實不僅是國武術如此,任何武術都是如此,即便今天學習的是拳擊、巴西柔術,也並非打沙包打得好、偎招演練相當純熟,在搏擊時便能夠有好的表現,它還必須經過各種的條件對練、自由對練等,才能夠逐步完善技擊所需求的各種面向。

技擊的訓練,並不單純依靠一種練習方式便能夠完成,其中實際臨敵的經驗,更是不可或缺,且無法以任何訓練法取代的部份,若是以技擊為目的練習者,決不能忽視或迴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