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我們練拳的過程當中,會經歷許多身體內、外在不同的狀態變化,並且產生某些特殊的現象經驗,好比站樁時氣灌湧泉、提手時如引勁自領等等,這些感覺在運動科學上被稱為身體的內部線索。

內部線索在武術的練習上扮演著一定程度的重要角色,因為它們能夠間接反映出我們目前練習的身體與心智狀態。

武術是一種高度控制的身體活動,涉及許多深層的精細控制,包含了精神與身體等層面,然而許多當中部分是相當抽象、隱諱,或身體不隨意的部份,並非我們表層意識能夠直接觸及,如此便造成我們很難去理解、操作以及判定練習方向的正確與否。

在這樣的情況下,通過覺察這些內部線索,可以給予我們一個具體的指標,作為銜接深層與表層意識的橋梁,將無法理解的狀態轉譯為可被理解的身心感受,並作為檢核練習狀態的依據。

也就是說,要能夠有效的進行訓練,提高練習的成效,深度且細緻的內部線索覺察,是絕對必要的;不僅僅是武術的練習,任何運動的練習都是如此。這種做法,在不同的活動或武術系統當中被賦予不同的名稱,例如禪修當中的内觀、中醫學當中的內求法等,都是相同的概念。

然而,在我們去覺察內部線索之前,必需要先確立幾個觀念,如此才能夠正確的解讀這些內在線索,將其有效的應用於練習提升上。

首先,內部線索是反映身心狀態的指標而非標準,它確實間接反映出目前的身心狀態,卻不代表具備這些指標便是正確、達到標準,相對的不具備這些標也不必然代表未達標準,這就和研究實驗與評鑑是相同的道理。

再來,內部線索的產生途徑是多元的,不同的技術動作都可能達到相似的現象,就如同即便許多系統同樣採用「沉胯」作為指標,而其對應的狀態概念均為「重心安定、腰胯相合成為一個完整的傳導結構」,不同系統之間在達成體現沉胯這項指標的動作上或技術細節上,仍會有所差異,這無關孰優孰劣,只是所選擇的技術結構不同;同樣的道理,即使不同的系統在某件事上所使用的指標不同,或不採用某種講法,它最終所要表達的也可能是相同的狀態。

第三,內部線索是動態變化的過程,它所反映的是當下身心與環境條件下的狀態,也因此它不是恆定的,是會隨著練習階段不同而不斷變化的。就以過去闡迷明思系列文章中曾經提過的「餘勁震盪」為例,初學者發勁之所以未能產生餘勁震盪,是由於力量的傳導結構不順暢,勁力無法有效傳導至末梢,而待勁力能夠有效傳導至末梢時,餘勁震盪便隨之產生;然而,若是再更進一步,當勁力的作用完全通透,毫無損耗時,餘勁震盪又會消失,只是這時的無餘勁震盪與初學時的無餘勁震盪,在意義上便有著根本的不同。也因此,若是一味固著在某種感受上,那便是故步自封,毫無進境。

第四,每個人對於內部線索的歷程、感受均不同,內部線索的出現,以及其所產生的形態感受,涉及了個人身體條件、個人認知型態、個人覺察的能力、個人覺察的注意力焦點等多重因素的複雜影響,再加上它包含了主觀的想像與解讀的成分,也因此每個人感受會有所不同。換句話說,不是覺得自己所感受到的現象與拳經拳要上的某一段文字類似,便保證自己的方向正確無誤,也並非自己的感受與他人不同便是錯誤。特別是有許多朋友喜歡將自己所經歷的現象寫成文章與人分享,而也有許多朋友喜歡參考他人的經驗作為練習的方向,這種相互檢核的方式是一種良性的學習過程,相當值得鼓勵,但切記勿將他人的經驗奉為圭臬,一定要練出某種感受,這些經驗僅僅只是用來瞭解他人的過程罷了,自己的路上的風景唯有自己能體會。

內部線索的自我覺察,品味練習過程中的經驗與現象,是武術練習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環,然而務必切記,它不過是間接反映出練習狀態的檢核指標,而非練習所依循的標準圭臬,更不應將其視為是功力深厚、技巧獨到而沾沾自喜,亦切勿固著沉迷於其中而自以為是,無論如何,這些現象經驗仍應回歸於動作技術的呈現,在實際展演或技擊表現上有所提升,如此才是對於武術的學習真正產生助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真武會館 的頭像
    真武會館

    高雄真武會館武術技擊運動訓練中心-武術、格鬥、健身、氣功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