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對於散打搏擊這一類的技擊運動,有不少人抱持著負面的觀感,覺得暴力、野蠻,與打架畫上等號。更甚至曾經有家長當面向我表示,他不願意小孩接觸技擊運動,因為讓兩個人對打很沒有「運動家精神」。

 

事實上,技擊運動與打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行為模式,不同於打架所呈現出生物本能的侵略行為,技擊運動反而是一種高度約束、自我管控的活動。

 

技擊運動所發生的背景,是雙方在具備相當風險認知的前提下,於嚴謹的規則規範、公正的仲裁與合宜的場域當中,通過肢體對抗相互交流的行為。

 

相較於其他運動,技擊運動員必須具備更高度的自制能力,才能在直接而強烈的肢體衝突情境下,仍然維持理智,遵循裁判的指令,並專注於合乎規範的技術展限,避免受生物本能的左右,而出現違規的攻擊動作或擊打禁擊部位的行為。

 

有許多家長會擔心,接觸技擊運動是否會讓小孩子愛打架。但在我的教學經驗當中,接觸技擊運動的小孩反而比沒接觸的孩子,更能約束管理自己的肢體動作。

 

攻擊行為是生物的本能,再加上現在孩子無可避免的會從各種媒體途徑,接觸到肢體對抗的相關訊息,在缺乏對於行為結果與危險認知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孩子會輕率或不自覺的,在遊戲或日常活動中模仿具有危險性的攻擊行為。

 

相反的,經由具備正確技術與價值觀的教學者,指導學習技擊運動的孩子,因為對於各種技擊的各種面向有著正確的認識與觀念,能夠嚴肅的看待這件事,更不會隨意的在不合宜的情境下使用這些技術。

 

也因此,多數正規的技擊運動培訓單位,都非常的強調學員的行為與道德規範,有著嚴謹的價值建構體系,使學員能夠真正瞭解技擊運動的內涵。

 

在陳教練的認知當中,一場良好的技擊運動過程本身,可以說就是運動家精神的完整體現。從開場前對於裁判員與對手的禮敬,到場上毫無保留的盡力呈現技術與條件;更重要的,是無論比賽過程多麼激烈,輸贏雙方在比賽結束後,仍誠心向對手與對方教練表達感謝,都無疑是運動家精神的直接體現。

 

還記得最近2016台灣海峽盃世界武術錦標賽的搏擊賽場上,最讓我深刻感動的一個畫面,是賽事尾聲時本中心的選手品佑接受大會的委託與中國選手進行KFF功夫散手的比賽。KFF功夫散手是國際功夫聯合會特殊的技擊規則,其中包括品佑尚未接觸過的寢絞技術,也因此臨危受命的品佑可以說是處於相當不利的情況。

 

然而,當比賽開始時,令我相當驚訝的畫面出現了,品佑小小的休息角落,居然圍滿了其他參賽選手,主動充當智囊團替他分析對手模式,提供技巧與戰術建議。當中除了他的隊友之外,還有早上賽事中協助招呼的馬來西亞選手,更甚至早些高男組第四量級冠亞軍決賽中敗給他的對手,也赫然在列。

什麼是以武會友?什麼是運動家精神?我想這一幕中的所有成員,都是最好的說明。

 

技擊運動確實涉及了直接且激烈的肢體對抗,牽動了許多人對於衝突的本能恐懼,再加上偶有害群之馬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惡劣舉措,形塑出許多負面的刻版印象,令人避而遠之。

 

但希望通過正確的價值提倡,能夠讓更多人去認識這一門優秀的運動,去瞭解它所伴隨的專注、堅毅、自制、榮譽、自我認知等價值,並發覺有許多的優秀教練們為了推展這些正向價值,義無反顧的努力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