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教練在談論拳術理論與精要時,常會強調某些說法是一種現象觀的陳述,所謂的現象觀,是指通過觀察、感受經驗與情境,來建構並陳述我們對於事物認知的一種方式。然而,雖然現象觀是人類相當基本的認知建構方式,並帶著些眼見為憑的信度色彩,但它所建構出的認知架構,卻不一定符合事物(在目前科學邊界認知下)的真實規則。
現象觀陳述與真實的趨近程度,會受到我們觀察的角度或維度的影響;舉例來說:古人觀察到太陽從東邊的海中升起、落入西邊的山後,於是便有了「日出于東海,日落于西山」的說法,又或者道家學說中將四季氣候變化歸因於陰陽二氣的升降消長;但在現今的知識體系下,我們知道了晝夜與季節的變化是源自於地軸和天體運行模式的交互作用。
所以,古人的說法錯了嗎?其實也沒有,只是它處於一個較低的維度,呈現出的僅僅是在人類肉眼可視情況下所觀察到的具體現象陳述。
在武術的學習當中,這樣的狀況也相當常見,以武當拳術為例,如太乙五行拳、玄武拳、武當八卦掌等拳術,在起勢開步時配合吐納的動作,腳掌、膝關節與髖關節會呈現螺旋開闔過程,這在許多武術系統當中都有類似的技術細節要求,並且配合動作或結構型態上的陳述做為指導原則與檢核依據,如陳教練所傳承的中央國術館八卦太極拳的「溜臀坐胯」,或其它門派如「螺旋入地」、「圓襠扣尾櫚」等。
這樣的動作進程,事實上僅僅是配合身體的內部整體結構,形成特定結構平衡時,所自然表現出的一個外部動作的協同變化,卻常常可以看到練習者刻意的去模仿、計較這些動作過程,或拘泥於拳訣字面上所敘述的部位與動態,這都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請況。
其它像是過去曾經提到的腳掌挪移的支點與順序,太極拳練習者常見的烏龜背,又或者許多古老拳諺字義解讀上的誤區,各種各樣的例子多不勝數。
現象觀的陳述是理解、轉述與記錄事物,相當簡便而有效的方式,但在建構認知時,它必須經過轉譯的過程,配合其文化、學理、知識體系的背景進行解讀,才能夠真正窺見其背後意涵,不能盲目的全盤皆受。
而做為教學者,在轉述與傳遞知識時,在早已知曉地球自轉的時代,若是仍堅持著日出于東海落于西山說法,那便顯得故步自封、故弄玄虛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