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人向陳教練詢問對初學者而言,究竟是一對一的課程較好,還是團體班的課程較佳?

就陳教練的觀點來說,除非是為了要精進特定的項目,否則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拳齡的朋友,陳教練都推薦參與團體班的課程。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武當三豐派簡介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心門簡介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otGom8UwNBS2t4fg59.fgSwnuYyODqmW_nZPTEpvSrg  

前陣子有台中的朋友找我討論開課的事宜,只可惜陳教練當時實在是抽不出時間,最後只能婉拒。遺憾之餘,那位朋友問到,坊間教授武術、太極拳的教練那麼多,究竟要從何選起呢?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是訓練?」,還記得當初碩士班口試時,冷不防被口試老師這麼一問,整個人頓時呆住,明明有許許多多關於訓練的想法和樣貌在腦中流轉,卻又不知如何將這些概念作完整的陳述。
對 於大多數的運動參與者而言也是如此,雖然我們總是在接受訓練,或者指導它人進行訓練,但卻很難將有效傳達其意涵。這樣的現象或許看似無關緊要,實際上卻 傳達出一種警訊,姑且不論經驗傳承和教學上的阻礙,如果我們對於訓練的概念式藉由許多片斷的經驗所組成,欠缺完整的結構,我們要如何去判斷我們所進行的訓 練是否為「有效」的訓練呢?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常會聽到人家說練武術要投入,但什麼是投入?我們又要如何判斷我們的投入的程度是否足夠呢?
所謂的投入,是指「專注於進行某個事物」,從這個定義來看,我們可以發現投入同時具備了「心理狀態」與「動作執行」兩項要素。根據這兩項要素,雖然每個人對於投入程度的概念不盡相同,我們仍然能夠建立某些指標,來作為判斷個人是否充分投入的依據。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化」是指將外顯知識逐漸轉化為內隱知識的過程,在上一篇「模仿」中,我們提到內隱知識是一種個體本身的認知架構,這種認知架構的形成,必須將所接收到的資訊(外顯知識),經過思考、理解,並且與個人的知識和經驗(既有的內隱知識)交互作用的整合過程 ,這個過程便是所謂的內化。
當 外顯的資訊被進一步內化,成為個人的內隱知識基礎時,被內化的有價值的資產。也就是說,我們所學習的知識、經驗到的情境,在經過內化的處理之前,充其量不 過是一個個的零散資訊。我們雖然持有著這些資訊,卻無法將其做有效的應用,因為這些訊與我們的認知經驗缺乏連結;以學習來說,就是除了要能知其然亦知其所 以然之外,還要能夠知道它和自己的經歷有何干係。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模仿」是人類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所謂的「動作模仿」指的是「複製目標對象的動作」,在武術的練習中,學生在觀察老師的動作之後,會通過跟著一起做動作的方式來進行嘗試,也就是俗稱的依樣畫葫蘆;雖然如此,它卻又不僅僅是動作的複製那麼單純。
模仿在動作學習的增強上扮演了關鍵的角色,藉由動作的模仿,所認知的訊息線索得以轉化為實際行動,並根據實際行動的結果對動作認知進行修正,進而強化技能的熟稔程度。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謂的「觀察」,是一種經由視覺系統來接收外部訊息的過程。
視覺是人類接受外在刺激的直接途徑之一,特別是在動作技能的學習上,它的順位必然優先於任何的文字符號及口語指令。在武術的練習中,學生們首先通過觀察老師的動作,來瞭解其形態,而後才進一步的建立對於該動作的結構認知。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將武術給練好,無非是所有武術參與者的共同目標,只是這樣單純的一個目標,卻深深的困擾著許許多多的朋友。
相信多數朋友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為何別 人三兩下功夫就打得有模有樣,自己揣摩半天卻怎麼也練不到位;又或者明明投注了許多時間心力辛勤練習,卻總是原地踏步不見進展。難道真的是自己資質駑鈍不 如他人?還是真的練習得不夠?當然,這些因素都不無可能,但真正的問題卻通常出在練習的方法上。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