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漫談武術 (7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botGom8UwNBS2t4fg59.fgSwnuYyODqmW_nZPTEpvSrg  

前陣子有台中的朋友找我討論開課的事宜,只可惜陳教練當時實在是抽不出時間,最後只能婉拒。遺憾之餘,那位朋友問到,坊間教授武術、太極拳的教練那麼多,究竟要從何選起呢?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是訓練?」,還記得當初碩士班口試時,冷不防被口試老師這麼一問,整個人頓時呆住,明明有許許多多關於訓練的想法和樣貌在腦中流轉,卻又不知如何將這些概念作完整的陳述。
對 於大多數的運動參與者而言也是如此,雖然我們總是在接受訓練,或者指導它人進行訓練,但卻很難將有效傳達其意涵。這樣的現象或許看似無關緊要,實際上卻 傳達出一種警訊,姑且不論經驗傳承和教學上的阻礙,如果我們對於訓練的概念式藉由許多片斷的經驗所組成,欠缺完整的結構,我們要如何去判斷我們所進行的訓 練是否為「有效」的訓練呢?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甚麼是呼吸法?練習呼吸法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各門各派的呼吸法都有所不同?前陣子有學員提出了這樣的疑問,陳教練覺得這是個很有意義的議題,因此決定整理之後分享給大家。
所謂的呼吸法,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呼吸的方式。只是,這種呼吸方式並不只是隨意的吸吐,它必須依循特定的章法,而這樣的章法則是因應不同運動模式下的身體需求。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系列文章因涉及運動生理學相關學理知識,部分專有名詞及概念較難於文中完整解釋,若有疑問請直接提出,陳教練會進行解釋,或在後續的文章中補充說明。)
論是何種運動的參與者,多半都會藉由阻力訓練,也就是所謂的肌力訓練或素質訓練,來提升身體機能。然而,卻也常聽到許多朋友抱怨,明明就維持了一定強度及 時間的訓練量,肌肉線條也越趨明顯,但自己所需要的關鍵素質卻沒有提升。例如明明肌肉更加發達,肌耐力或爆發力卻仍較相對單薄者遜色之類的情形。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日來號稱少林第一武僧的風一龍在擂台上被KO一事鬧得沸沸揚揚,而風一龍也在網路上被冠上了黑心武僧的惡名。今天我姑且不去討論風一龍的武僧身 分是否為真,或者他究竟是不是欺世盜名,畢竟名聲這種東西有很大部分是公眾媒體所炒作,並非本人所願;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用奇摩或者GOOGLE的關鍵字直 接搜尋鵬仁的本名,可以發現就連我這樣的二流角色,也早已被媒體套上了幾頂我所擔受不起的高帽子,想來實在令人有些心虛。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比學術專業有其核心 理論一般,宗師對於門派而言無疑是絕對的指標,無怪乎許多習武者,總會將宗師的拳架奉為圭臬;或是極力模仿,或是對著影像照片調整動作。只是,當今尋常拳 門多為清末民初立基,礙於錄影技術的普及與社會環境的保存,許多宗師只有在晚年才得以留下影片紀錄。

然而,就如同本文標題 所注,筆者以為模仿宗師晚年的拳架,對於習武而言有著不好的影響。當然,筆者並非主張不應學習宗師晚年的拳架,就一門拳術專攻的觀點而言,宗師至晚年其功 力、神韻已臻大成,是故學習其精神韻味絕對必要;但若是一味模仿拳架,將動作修改至與之相同,不僅僅是鑽牛角尖,更是忽略了幾個重要的盲點。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術套路比賽的評分方式,一直以來都充滿許多爭議,畢竟要將套路展演評斷優劣,而又沒有競技武術那般模式化評分系統,其最主要的依據便是評審的個人觀感。

在我們所能依據的,僅有「動作招式」、「勁力協調」、「武德精神」這類籠統標準的情況下,評分的適當、公正與否,乃至於競賽的權威性如何,均直接取決於評審本身的程度。若是評審本身功力深厚,通曉各家拳理,那這樣的爭議便不復存在。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楊氏太極拳的套路結構中,十字手替代了原先陳氏太極中金剛搗錐出現的位置,相較於金剛搗錐那震腳撼天的霸氣,十字手則顯得含蓄而內斂。事實上,在楊氏老架的拳譜上是找不到十字手這一招的,它是在較近代的架子中才獨立成招,換句話說,它原先不過是個過渡的動作。

    就 正因為它原先僅是個過渡動作,在書譜典籍上對十字手的實際應用著墨較少,最常見的是鄭子三十七式中的解釋方式「合雙臂剪擊敵攻我中部來拳或向上迎住敵 拳」,也就是藉由兩臂擺盪的圓弧路徑化解對手的攻擊。然而,對於這樣的解釋方式,包含鵬仁在內的許多武友都抱持著疑問;畢竟為了抵化對手中路一擊而雙手齊 用,甚至擺出雙臂交疊這樣缺乏發展性的姿勢,實在是有些脫褲放屁。至於如作健康操般向上劃圈一類特別的打法,鵬仁便不多做論述。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許多國術流派的套路中,都能夠見到在步型與步型轉換之間,會存在著一個作為中繼的提膝動作,這個動作在本心門中被稱作「小膝蹴」。

    小膝蹴可以說是無所不在,不論是倂步成馬步、馬步轉弓步、弓步上撐步或者撐步退虛步,都時常能夠見到它的蹤影。基本上,小膝蹴的存在與否,對套路的動作結構上並沒有任何影響,然而正是因為它的可有可無,小膝蹴亦能夠隨時被加入任何步法之間。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搬攔捶是太極拳中的一個招式,相信修習楊氏及鄭子太極的武友多半都不陌生;更甚至每當提到「進步」時,有些人腦中便會自然浮現出「搬攔捶」三個字。

然而,縱使搬攔捶是人所皆知,但對於這三個字的詮釋卻是眾說紛紜,各門各派都有其看法。一般而言,以將「搬」、「攔」、「捶」三字個別解釋,或拆成「搬」與「攔捶」二辭,或作「搬攔」與「捶」解釋者,此三類為大宗。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論是在何種文化中,多樣的步法(如馬步、弓步、虛步等)一向是傳統武術的重要特色,但在許多近代武術的觀點中,這些步法卻被評為缺乏機動性且徒具形式;而實際上,在面對近代武術的考驗時,這些步法確實也成為傳統武術在實戰上的一大劣勢。

    這也導致許多標榜實戰技擊的傳統武術團體,紛紛捨棄原有的步法,而改採近代武術的立身碎步。然而,若是換個角度思考,傳統武術發展的根本目的,乃是古人為了求生求存。若是如此,為何其會發展出這諸多「無用」的步法呢?這其中必有其意義存在。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