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漫談武術 (7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許多朋友在練習劈腿時,會借助如擴腿機一類的器材,然而使用一段時間之後,不少人會發現柔軟度雖然有所提升,但距離兩腿完全打開至180度,卻始終有那麼一點點拿以跨越的距離,又或者雖然使用擴腿器時能打開到一定的程度,但嘗試自己劈腿時,伸展幅度卻又遠不如前者。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根據我本身的認知以及過去使用擴腿器的經驗,歸納出以下幾點原因: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天有位朋友來電洽詢課程的相關事宜,談了一陣之後,他有些猶豫的向我問到,我是否接受曾經學過別的拳種的學生帶藝投師,又或者在隨我學習的期間同時也學習其他武術,而我也毫不猶豫的告訴他,我並不介意。

對於我的回覆,這位朋友顯得相當驚訝,他說他前後遇過幾位教授中國武術或太極拳的老師,對於這兩件事情都相當的忌諱,而在他所接觸過中西式各種運動當中,唯有中國武術在這種現象上特別嚴重,令他相當不解。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8ab4582b2b7d0a2fdf68f01caef76094a369a8b  

(圖左為武當陳師行道長)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近年來隨著科學化訓練的觀念興起,許多傳統的訓練方式開始被從運動科學的角度檢視,當中有些方式被證實與科學訓練的原則相符,有些則被貼上了老舊、缺乏效率的標籤。

蹲馬步(或蹲樁)是傳統中國武術相當典型的訓練方法之一,為許多不同的門派系統所採用,馬步動作的高低寬窄、維持時間,也往往被視為個人基本功力的代表。然而,近幾年來,對於馬步的訓練效果卻開始出現論戰,若是在網路上詢問學習武術是否要蹲馬步,除了傳統上標示蹲樁重要性的論述之外,往往也會得到「馬步的訓練效率差,蹲馬步不如做深蹲、蹲舉」之類的回應,這樣的資訊差異,常使初學者感到困惑、無所適從。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我們練拳的過程當中,會經歷許多身體內、外在不同的狀態變化,並且產生某些特殊的現象經驗,好比站樁時氣灌湧泉、提手時如引勁自領等等,這些感覺在運動科學上被稱為身體的內部線索。

內部線索在武術的練習上扮演著一定程度的重要角色,因為它們能夠間接反映出我們目前練習的身體與心智狀態。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技術的實際性與實用性,是多數傳統中國武術系統,普遍最為人所質疑、詬病的部份,許多在示範演練時效果拔群、威力無比的技巧招式,置換到實際的技擊情境當中,卻往往無暇思索、難以施展,不僅出手的時機掌握困難,有時即便技巧開始施展卻也很難有效完成。

對於這樣的情形,相信所有人都曾聽過這樣的解釋:武術的招式與技術必需要練到爐火純青,必需要讓它變成一種反射動作才能夠發揮效用;只是,問題來了,在廣大習武人口當中,練習數年、數十年且投注相當心血者亦不在少數,這些人口總該稱得上是爐火純青,然而即使國武術理當擁有相當數量的爐火純青的人口,能夠在實際的技擊情境當中將所學發揮者,仍是相當少數。這樣說來,難道是這種認知本身有錯誤嗎?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常會聽到人家說打拳要有韻味,然而究竟什麼是韻味,如何表現才算是有韻味,這種形而上的東西誰也很難說出個準兒。或許是受到舞蹈的影響,又或者是近代套路以展演為主的環境因素,武術的韻味通常會被與美感放在一起討論,被當作是一種動作表現的形態,諸如動作節奏、肢體展示、身段變化等等。只是,這些美感上的指標與武術的技擊面向通常相去甚遠,也因此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這種韻味往往會與花拳繡腿劃上等號。

究竟這個韻味到底是什麼?它真的只是因應武術表演的需求,而衍生出的一種美觀的表現形式嗎?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俗話說劍有劍理,刀有刀法,兩者在形式上雖有共通之處,但根本的原則上卻各有殊異。就好比刀劍同樣都有劈砍截撩抹刺挑削等技法,不僅名稱上相去不遠,在動作外形上也大同小異,但若是實際探究,則會發現兩者無論在施力的結構、傳導的進程,乃至於根本的意圖上都會有所不同,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差異,在於刀與劍在其兵器形制上本來就不同。

所謂的形制,是指一樣兵器的基本樣貌,也就是它在結構組成上的基本形式,它所體現的是兵器本質上的設計概念,今天即便是不同工匠的作品,並根據其使用需求進行各種設計上的變化、規格上的調整,仍不會脫離這種器械的基本形制,否則便會成為別種器械,又或者自成一格,因為它在使用模式與技法結構的原理上,已經與該形制的器械無法相通。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武術練習的過程當中,陳教練總是會要求學員在執行動作時務必竭盡全力、毫無保留,絕對不能將就苟且,更不能夠敷衍,這也是除了學習態度和常規禮教,以及維護自身安全之外,少數我會扳起臉來嚴正訓斥學員的事項之一。

所謂的盡全力,是指動 作時在不刻意超出個人身體能力安全範圍,如活動幅度、施力強度、心跳率等等的情況下,儘可能的發揮身體所有的資源來完成動作,在實際的執行上也就是竭盡所 能的把動作完成,不留餘地不打折扣,動作該開展十分或該用上十分力就得用上十分,只做八分九分都不行。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日在網路上看見有朋 友在討論泰拳的抗擊訓練,以及疼痛承受能力的相關議題,發現許多朋友對於抗擊法雖然都略懂一二,卻普遍缺乏一個運動訓練法及生理學、運動科學機轉上的完整 概念,因此陳教練在這裡分享一下個人對於抗擊法的認知,本篇主要先針對疼痛耐受程度的部分進行探討。

還記得我們在淺談「硬氣功」-硬氣功的基本認知一文當中,說明了硬氣功是屬於抗擊法的的一種,而所謂的抗擊法,是一種抗打擊的身體保護技術,其作用在於降低打擊對於身體的影響、減輕傷害程度,並且抑制疼痛知覺,藉以提高個人的技擊優勢。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許多朋友在練習武術 的過程中,礙於時空背景的限制,或本身不願求助他人,會採取搜集訓練相關教學資訊自行練習的方式。在這邊我們姑且不論各人蒐集資訊的能力、資訊的完整性與 有效程度等面向,雖然陳教練本身認為要精熟一項技術,還是必須跟隨老師學習,但若真要採用這種自學的方式進行訓練那倒也並無不可,只是有些觀念必須事先建 立。

首 先,在採用某種訓練方法之前,請先確實瞭解該訓練方法的特點、原理、機轉與目的。雖然大多數的專業人員在撰寫教學文章時,會儘可能的詳盡完善,但受限於寫 作當時的思路,或者有些部分被視為太過理所當然,多少仍會有所遺漏。況且文字在意義上傳達較為抽象,圖片、影片也不見得能夠精確呈現所有細節,往往造成練 習者在練習時並非真正參照該訓練方法的指示,而是依循自己的想像來練習。因此,在練習之前請務必先向資訊的提供者提出諮詢,確定自己真正瞭解該方式的各種 細節,並無誤解。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我們接觸氣功、武術 或是瑜珈等身體控制活動的過程中,往往會連帶接觸各種不同的呼吸法,這些呼吸法當中有一大部分,特別是腹式呼吸族系,會要求進行深度呼吸,亦即降低呼吸的 頻率,提高每次呼吸的氣體交換量,簡單來說就是將吸氣與吐氣的過程變長。通常來說,之所以會提倡深度呼吸,普遍在於認為如此能夠增加人體內的含氧量,使人 更為健康,甚至也有些派別提出高人每分鐘呼吸頻率僅僅幾次的觀點,將深遠綿長的呼吸當作功力的表徵。

然而,在練習延長呼吸 的過程中,卻有許多朋友會出現缺氧、頭暈,或在呼吸法練習結束後覺得相當喘等不適情形,出現這些情況,通常會被解讀為呼吸方式錯誤。確實,錯誤的呼吸方式 會會造成上述的症狀,然而在許多的情況下,既使修正了呼吸方式,這類情形仍是屢見不鮮。有時,這些不適感甚至會被解釋為氣感、排毒,那更是相當荒謬。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撰文者:倪堃喆)

前些日子練習時,偶然觀察到有些同學練的賣力卻不得法,看了感到十分可惜,故在此提出一些個人的心得以資參考,期望能對新進的同學有所埤益。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記得我十八歲的那年,幾乎整整一年的時間,都為運動傷害所苦。

那一年我受傷的頻率相當高,幾乎每次練習都不免帶回大小新傷,尤其是右大腿的拉傷格外嚴重,反反覆覆卻始終不見起色。這樣的情況一直僵滯著,直到我首次參加國術會的講習時,在活動上遇見了精通南拳的老前輩洪老師。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沉肩墜肘是內家拳,特 別是八卦掌、太極拳體系中,相當強調的一項行拳法則,它是指行拳時將肩膀鬆開下沉,並連帶手肘下垂,身形向前微含的動作形態。它所反應的是上身結構處於一 種放鬆且蓄勢待發的狀態,隨時能夠進行各種動作變化,而不會僵滯,如此肩關節的結構,便可充分扮演起力量傳導的作用,使動能的損耗減至最少。

只是,根據每個人養成背景、思維知能,以及對於武術體悟的不同,在對於沉肩墜肘表達上有所差異,陳述方式亦各有不同,如此使得初學者往往很難具體認知究竟怎麼樣的形態,才是真正達沉肩墜肘的標準,只能通過想像以及不斷的摸索修正。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舞花」是操作兵器時 的一項技巧,它是指操作兵器時以手腕為軸心,帶動兵器進行連續性的圓弧運動,由於其軌跡相當舒展大方、緊湊美觀,並有視覺暫留的殘像效果,常被用來做為武 術器械表演的主要形式之一;也因此,在普遍的印象中,舞花往往與表演劃上等號,被當作是種花招,嗤之以鼻。

事實上,舞花技巧的發展,並非從一開始便是作為表演花式而產生,其仍是源於戰場上的器械應用而逐漸演進,具有技擊與訓練上的作用與意涵。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壓腿不遛腿,必是冒 失鬼」這句諺語,相信大多數的朋友都不陌生,所謂的壓腿是指拉筋伸展,而遛腿也就是踢腿,兩者均是武術中相當重要的基本功之一。這句諺語所要傳達的,是假 設我們練習時僅僅一味的拉筋伸展,而忽略了肌肉彈性的鍛煉,則踢腿必定鬆軟無力,沉重呆滯。其它如同「只壓不遛不重用,只遛不壓笨如牛」、「打拳不遛腿, 一世冒失鬼」等類似俗諺,說明的也是相同的道理。

在武術訓練中,遛腿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它除了能夠加強腿部的肌肉彈性與柔韌性之外,通過將腿遛開而使筋骨柔軟,去除肌肉的僵滯,更能夠有效減少韌帶與關節的損傷。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硬氣功」一直是中國武術功法中相當曖昧模糊的一個部分。說到硬氣功,許多人腦中最先浮現的,無非是小說典籍中如金鐘罩、鐵布衫一類的神功絕學,習得後能有銅皮鐵骨、刀槍不入,再不然就是民俗技藝中常見,如金槍刺喉、五槍刺身、鐵頭功、胸口碎石、排打開棍等硬氣功表演。

只是,若是實際拉到搏 擊格鬥的場合中,硬氣功又似乎沒有如小說典籍中那般神奇功效,而大多數人也知道,那些怵目驚心的硬氣功表演,除了基本的功力需求之外,或多或少都帶著些雜 技、障眼的技術成分;如此也就造成普遍大眾對其半信半疑,或視為江湖把戲的局面。然而,雖然硬氣功的存在與作用令人存疑,但多數武術門派中,卻仍舊以各種 形式,傳承有硬氣功或類似的技術,這似乎也反映出硬氣功在傳統武術的鍛鍊上,具有其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當我們聽人品評套路動作時,時常會聽到「工整」這個形容詞,「工整」在字面與字義上與「整」相當近似,也因此有許多人會將這個工整的評價,當作是在說動作很整、具有整勁。事實上,工整與整所說明的,是兩件不同的事情,兩者雖然有彼此相互關聯之處,卻並非相同的概念。

還記得我們在淺談「整」-什麼是整?一文當中說明了,所謂的整是指「動作組成的內部結構之間,彼此相互協同運作的關聯程度」;換句話說,它是我們的身體在執行動作控制上的協調性。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些人打起拳來,明明對套路編排相當熟稔,動作也是迅猛有力,卻總是有種怪異的不協調感,彷彿手歸手、腰歸腰、腿歸腿,身體各個部位各自為政,鬆散而缺乏一個完整的中心架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便會說動作缺乏整勁,是一種「不整」的表現方式。

只是,雖然只要有些武學基礎的人,或多或少都具備了感受「整」與「不整」的能力,但大多是屬於直覺判斷的層次,缺乏一個具體而客觀的標準,也因此,我們往往很難向別人說明什麼是「整」,或者究竟是什麼地方不「整」。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