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系列文章因涉及運動生理學相關學理知識,部分專有名詞及概念較難於文中完整解釋,若有疑問請直接提出,陳教練會進行解釋,或在後續的文章中補充說明。)
無 論是何種運動的參與者,多半都會藉由阻力訓練,也就是所謂的肌力訓練或素質訓練,來提升身體機能。然而,卻也常聽到許多朋友抱怨,明明就維持了一定強度及 時間的訓練量,肌肉線條也越趨明顯,但自己所需要的關鍵素質卻沒有提升。例如明明肌肉更加發達,肌耐力或爆發力卻仍較相對單薄者遜色之類的情形。
這樣的問題,主要出在大眾對於肌肉素質概念的普遍不足。事實上,肌肉素質並非單一的概念,它包含了幾個不同的項度,除了時常聽見的肌耐力與爆發力之外,在運動生理學上通常被細分肌力、爆發力、肌耐力與肌肥大等四項。
這樣的分野,被稱之為「肌肉組織適應特殊化」,意指經由不同類型的運動訓練,支配肌肉或其他結締組織結構的改變,進而產生不同的功能和結構,以因應不同的運動模式。
所 謂的肌力,指的是「在特定速度下,肌肉或肌群所可以產生的最大力量」,也就是俗稱的力氣;爆發力是指「高速度時使用力量的能力」,也就是肌肉瞬間所能產生 的功率;而肌耐力是指「一定時間的肌肉工作量或未達疲勞以前的最大工作量」,也就是我們的肌肉能夠持續持運作的能力;至於肌肥大,則是「藉由肌纖維橫斷面 積增加使得肌肉體積變大」,也就是讓肌塊變得更碩大、更明顯。
根據不同的運動類型,其所需要的關鍵素質也有所不同,而針對不同素質類型,則必須採用不同的訓練方式,才能有效達到目標。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