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俠小說當中,總以上乘下乘區別武學高低,比起上乘武學的驚世駭俗,下乘的功夫通常只能擔綱跑龍套的角色。就好比羅漢長拳二十年來辛勤鍛鍊、功抵紮實,對上大外行三分鐘前碰巧學來的神功絕學,也只有黯然吞敗的份。
或許就是在這種武俠氛圍的潛移默化之下,常有朋友諮詢時最關心的,便是本人所傳是否為上乘武學,要不即哪一套拳最厲害、層次最高,再者聽到要從基本拳開始練起,便臉色一沉,左右為難;彷彿練的東西層次不高就學不到功夫,格調低了人家一截。
其 實在現實的武術中,武學的上乘下乘,說明的只是一套拳的學習門檻。所謂的下乘武學,也就是武術實際上所說的入門拳、基本拳,這類套路招式清晰明瞭,動作容 易上手,編排簡明易懂,設計上多以技擊為其主要考量,能夠幫助初學者習慣該拳種的肢體運動模式。換句話說,基本拳的設計概念,是以讓「甚麼都不會」的人能 夠「學會」為出發點。
相對於下乘的基本拳,上乘武學則是所謂的進階技巧,進階兩個字顧名思義,就是不適合初學者練習。然而,所謂的進階技巧並不全然等同於更厲害的技擊技術,它指的是練習者在動作模式與協調性上、基礎知識與思維上,或者身體素質上,必須要能夠配合該套路的設計與編排思維。
筆者簡單歸納,一般所謂上乘武學的套路,也就是不適合初學者練習的套路,大致有以下三種。
第 一種,多重設計思維的套路。這一類的套路在設計上,並不全然以技擊為其主要考量,還融入了諸如養身、導引、靈修,甚至哲學思想等多樣的意涵,強調練習「目 的」和「成效」的「多樣性」,與套路本身的「深度」。這種一魚多吃的套路設計,不適合初學者練習的部分在於,若是要能達到一魚多吃的目的,對套路設計思維 的理解絕對不可或缺。
然而,要能有正確的理解,其首要前提在於具備足夠的武學知識與經驗,否則就會發生練了半天不知道在練甚麼,或是胡亂湊合、穿鑿附會,明明就是象徵性或導引的動作卻仍要套上個技擊用法的情形。
第 二種,運動模式特殊或高展演性的套路。運動模式特殊和高展演性指的是兩種不同的套路性質,運動模式特殊指的是其招式的軌跡、身體的動作和施力模式,有別於 常人習慣的運動模式,如多數標榜內家及圓弧走化的拳種,而高展演性指的則是套路設計具備表演目的,其肢體展現多半較為誇張並具有特殊的節奏性,同時亦重視 韻味等形而上的概念,如武當八仙棍、強調動物形態的象形拳種等。
這兩類拳種雖性質不一,卻有著一樣的特性,就是其肢體動作的協調性與常人熟悉的模式迥異,也因此,要能夠熟稔這類拳術,必須通過長時間的練習,重新建立適合該拳種的運動協調性方可。
第 三種,動作難度及身體素質要求高的套路。有些套路可能包含許多類體操化的動作,翻來騰去,例如各式空翻、轉體,或者後滾翻倒立、曲臂直體支撐等地板動作, 有些套路則左奔右跑動作飛快,又三不五時劈個腿、拔個朝天蹬,這類套路若是沒有優異的身體素質,跟本連做動作都有問題,自然不適合初學者。
平心而論,所謂的上乘武學不見得比下乘者來得厲害實用,練習上乘武學也不代表功力進境更加快速,上乘兩個字說明的只是「不適合初學者練習」這個事實。還是老話一句,武術無關高低優劣,能夠強身健體、自衛防身的便是好武術,與其迷信上乘絕學,不如紮實練功來得踏實。
不過說來有趣,現在這個時代,下乘武學似乎比上乘武學來的稀罕難尋呢。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真武會館 的頭像
真武會館

高雄真武會館武術技擊運動訓練中心-武術、格鬥、健身、氣功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