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側彎是現代人相當普遍的問題之一,導致脊椎側彎的因素很多,但大體不脫長時間的不良姿勢與錯誤的施力習慣兩項概念,特別是對於以坐式生活為主,或缺乏運動的人而言,更是幾乎無可避免。
脊椎側彎的症狀,根據其彎曲變形的程度而有所不同,除了外觀上的不對稱、肩膀歪斜,以及身體上的不適如常態性的腰痠背痛之外,更嚴重甚至會出現因神經壓迫而產生的坐骨神經痛、肌肉無力,或者壓迫內臟而造成心肺壓迫、心肺衰竭等等。
就理論而言,脊椎側彎 的處置概念非常單純,除非是先天性或者彎曲情況太過嚴重,必須通過外科手術來進行治療,程度輕微者只需藉由牽引、伸展等技術調控制彎曲幅度,並矯正日常姿 勢便能夠自然復原。然而,在實際的臨床治療上,脊椎側彎的治療過程卻是相當漫長且挫折,無論是通過西醫的復健手法,還是中醫的整復技術,都很難有效改善患 者的側彎情形,甚至多數患者的側彎情形始終日益惡化。
之所以如此,並非上述的治療概念有所錯誤,而是由於包含醫事人員在內的多數人,在進行處理時往往會忽略影響姿勢習慣與骨骼形態的中間環節,亦就是人體肌肉特性的影響。
說到脊椎側彎,一般人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校骨,也就是通過牽引調整的方式,讓脊椎與骨盆的形狀回歸正常。只是,循求這種途徑進行處理的朋友大多會發現,雖然在調整之後各種症狀確實舒緩,但不一會兒便又一一浮現,這正是因為忽略了肌肉這個重要的環結。
人體的骨骼與骨骼之間,本身並不存在有固定了力量,它之所以能夠成形並進行活動,是通過韌帶與肌肉組織來進行聯結與固定。換句話說,控制我們骨骼位置與形狀的真正因素,其實是我們肌肉組織。
在這樣的概念下,我們 可以知道所謂的脊椎側彎,並非真的是脊椎本身彎曲了,而是由於肌肉結構出現了問題,造成脊椎彎曲往異常的方向。造成脊椎側彎的肌肉結構因素主要有以下幾 種,第一,兩側肌塊大小不對稱,造成向另一側壓迫;第二,兩側肌肉張力不均衡,造成向張力大的一側彎曲;第三,兩側肌肉肌力大小差異過大,造成習慣性向肌 力佳的一側收縮等。上述幾種情形雖然同樣會造成側彎的結果,但其處理方式卻必須依據其特性而作調整,若是其特性未能改變,則側彎情形改變的情況也不甚顯 著。
也就是說,牽引調整的方式之所以效果短暫,是因為它僅僅只是將脊椎調整回正常的位置,卻未改變肌肉的結構特性,於是很快便又回復到調整前的狀態。
除了牽引之外,最常見 的治療方式還有伸展以及姿勢調整兩種類型。伸展本身雖然是通過對肌肉結構的調整,來改善脊椎側彎的情形,但其限制在於它主要是針對肌肉張力不均衡的類型, 對於另外兩種類型的效果較差,再加上伸展本身屬於較和緩的運動形式,發生改變的期程較長,通常不及惡化的速度,致使成效不彰。
至於姿勢調整的方式, 它確實是從最根本改善側彎情形的方法,但陳教練說句實在話,正常人基本上是不可能藉由這個方法而獲得改善。就如同陳教練過去總是強調的,個人的身體姿態與 施力習慣,是依其身體素質的組成形式而變化;也就是說,假使一個人的身體形態,已經因為長時間的不正確使用而成為偏態,那這個偏態對他而言便是最自然、最 輕鬆的狀態。人類的身體應用,無非就是趨向對於自己最輕鬆、最省力的狀態,要刻意維持在正確但不舒適的姿勢,是相當困難且需要堅強意志的事情,特別是維持 正確的姿勢有時反而會始症狀感覺更為強烈,更是增加姿勢調整的難度。
脊椎側彎的發生,除了 天生的異常與神經肌肉的病變,主要還是肇因於身體長時間不正確的使用,導致身體的肌肉結構往偏態發展。也因此,要能夠有效的改善脊椎側彎的現象,必需要從 身體結構改變的角度出發,通過全面性的完整訓練體系,針對其成因進行調整。唯有同時通過肌力訓練平均肌肉的力量、大小,伸展運動平衡其張力與收縮,並且建 立正確的施力習慣,才能夠真正改善脊椎側彎的情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