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的訓練,包含了最大肌力、肌耐力與爆發力等不同的面向,其鍛鍊的方式與重點也不同;唯一共同的是,無論何者都是武術基本功中,相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環。
要談論武術與肌力的關係,首先我們必須了解武術的本質與作用。甚麼是武術?武術是一種作戰的技術,其作用在於提高技擊的效率,藉由有效系統化的動作,使個人的能力得以最大化的發揮,如此便能夠在與人的對抗中取得優勢,甚至於彌補天生體型力量上的差距。
武 術之所以能夠發揮這樣的作用,其原理在於武術的動作,都是經過設計、有效率的傳導動作,這些動作能夠讓我們的力量充分的發揮,將損耗減少至最低。若是以打 擊的力道為例,就好比一個未經武術訓練的壯漢,雖然孔武有力,但由於力量使用的不熟練,至使其在打擊的過程中,因為錯誤的用力習慣,又或者身體肌肉本身的 拮抗牽引,導致他的肌肉進行了相當猛力的收縮,卻僅僅能製造出不足百分之二十的打擊效果。相反的,一位經過武術訓練的人,雖然力量上不及前者,卻能令其所 施予的力量的百分之七十、八十作用於對手,甚至動用其它部位的肌肉協同運動,如此雖然體格遜於對方,卻也可能發揮出較大的力量。
上 面所說的,便是武術之所以特殊之處;也正是因為如此,有許多人主張練武術不應鍛鍊肌肉,徒增濁力,能夠達到 四兩 撥千金的境界,才是真正高層次的武術。只是,這樣的說法忽略了幾個現實因素,首先,要能夠完全達到以技巧彌補體格差距,勢必要具備相當高的技術層面,但是 要能夠達到如此高的技術層面,本身便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並非多數人以普通程度的努力便能夠做到。
再來,雖然武術能夠藉由技術彌補體格的差距,但還是有其極限存在,若是兩人差距過大,則亦是力有未逮。以簡單的代數說明,假使兩人使用力量的效率分別為百分之三十與百分之九十,技術差距極遠,可以說是外行與專家的差別,然而兩人的最大肌力卻也差異甚鉅,分別為100公斤與30公斤,則縱然前者力量使用效率極差,後者即使用盡全力仍無法撼動其分毫。
另外,換個角度想,若是當兩人的技術層面相當時,身體素質較佳的一方則勢必掌握了更多的技擊優勢,俗諺所說「同門忌力氣勝身材」便是這個道理。
況且,有許多招式的設計,本身便使以具有與之相應的身體素質為前提,如同我們曾經在『淺談「招式」(六)-招式相應的身體素質』 一文中所舉的例子,要以手背搧打掤擠,首先必須要有足夠的腕力,否則不僅無法有效擊打對手,更會令手腕舂挫傷折。同樣的,如果沒有剛堅指力、柔韌鐵臂,劍 指、貫手不過是指尖虛點,橫臂擺打也只是水袖翻花。另外如同跌岔、仆步、歇步,或臥魚一類不同於通常姿勢的招式步法,要能夠隨心所欲變換使用,也必須靠著 優異的身體力量來支撐,如此說來,肌力鍛鍊的重要性便不言自明了。
當然,武術的鍛鍊必須是全面性的,在鍛鍊肌力的同時,還必須同時精進技術及其它『淺談「基本功」-基本功總述』所提及的多種身體素質,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個人武術方面的造詣,而非流於單純的健身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