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陳教練參加高雄市武術研究會年度例行的觀摩活動,就如同往常一般,表演結束後便有一群朋友抓著陳教練請教。

這時,忽然有位朋友問到,究竟要如何才能夠鍛鍊出像我這般,兼具力量、速度、耐力、爆發力與柔軟度,同時在氣功上也有相當造詣,全方位素質的身體。

問題一出,果然引起眾人的好奇。

對於這樣理的問題,我當下也沒有多想,只是理所當然的回應到,只要通過完整的基本功訓練就行了。誰知道答案一出,卻見到眾人無不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紛紛疑惑的問到,究竟要靠哪種基本功?是蹲樁,還是拉筋呢?

說到基本功,人人都知道它的重要性,然而,大多數人對於基本功的認知卻是相當片斷;或是停留於個別鍛鍊方法上,或是僅有模糊的大方向,鮮少有人具備一套完整且系統化的概念。

上面的例子所反應出的,便是在習武人口中所普遍存在的問題。

事實上,所謂的基本功是一套系統化的訓練模式,其包含了相當多元的面向,而根據練習訴求的不同,即使是在相樣的面向中,亦存在有各種不同的鍛鍊技術與訓練法。

在這邊,陳教練姑且不論動作技術的部分,單就身體基本能力的養成而言,一套完整的基本功體系,其實包含了柔功、硬功、輕功與內功等四個大項,而這四大項又各自包含其它細項,下面將為各位進行說明。

第一大項為柔功,柔功又可分為「柔身法」與「鬆身法」兩類。柔身法的目的在於伸展肢體、延展肌肉,提高身體的柔軟度,也就是一般俗稱的拉筋;而鬆身法則是通過施力習慣的練習,令筋骨暢達,活動無所窒礙。

第二大項為硬功,硬功 又可分為「健身法」與「抗擊法」兩類。健身法也就是所謂的素質訓練,其作用在於鍛鍊肌肉,提高身體的總體素質,針對肌力、肌耐力與爆發力等不同訴求,又可 分化為不同的訓練內容。抗擊法則是藉由堅實肌肉、提高骨質密度,來強化抗擊打能力,對技擊而言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第三大項為輕功,輕功 可分為「輕身法」與「筋斗」兩類。輕身法是謂輕巧靈活之法,目的在於提升瞬發力與肢體活動的協調性,進而達到在任何環境均能活動自如的境地。筋斗也就是現 今所謂的體操騰翻,是傳統武術訓練中相當重要,但由於時代背景與社會環境,如今卻被斥為花招雜技而予以唾棄的一環。騰翻的內容從基本的滾翻、手翻,到高難 度的空翻,在於培養正確體感、空間感,以及精細動作協調、肌肉控制,平衡全身肌肉發展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同時,筋斗也可以被視為一種抗摔護身之 法。

第四大項為內功,內功 則可分為「呼吸法」與「導引法」兩類。呼吸法為氣息調節的技術,其作用在於提升身體活動的效率,平衡調節生理系統,並且預防因體內壓力失衡而產生的瘀傷、 挫傷等。至於導引法也就是大眾熟知的氣功,是一種藉由暗示的方式,強化個體對於內在線索的覺察,以及對於生物能量的控制,進而達到影響生理回饋系統,激發 人體潛能的一種技術。

基本功的訓練,必須是全面性的,忽略或者過度強調某些區塊,均會產生所謂的偏態,亦就是身體發展上的不均衡。

偏態的形成,雖然在某 些技術的施行上或許會產生超卓的效率,但同時也伴隨著相當的身體風險。就好比過度注重硬功而忽略柔功的伸展,雖然發勁威力十足,卻時常拉傷肌肉;又如同過 度注重伸展而忽略肌肉鍛鍊,則癱軟如泥,飄渺虛浮;或者雖然身體素質鍛鍊相當了得,卻忽略了呼吸吐納等內息調整技術,則容易出現瘀傷、岔氣等內傷情形。

倘若偏態嚴重至足堪影響身體正常結構時,則會發展成為病態,屆時更可能造成嚴重甚至於不可逆的傷害。

只是,在當今社會緊張、繁忙的環境下,武術的培養也被迫趨於速效,除非是科班專業,否則多數系統均不得不取捨接近本門需求的訓練方式,造成基本功訓練概念與技術的片斷,這對於國武術人才的培養與傳承,有著相當程度的威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