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理俗諺,應當是傳承前人經驗的指標,但如今,有許多拳諺在經過一知半解的傳述之後,往往已不僅是偏離原意,更可以說是胡謅鬼扯;本次我們要討論的「練筋不練肉」便是其中典型。
練筋不練肉,通常出自所謂內家拳師的闡述,其意涵不外乎是將筋作為一種特別的組織,與肌肉有所區隔,能擔負動作先天反射之能,強韌有力;反之肌肉則會產生濁力,使筋力滯歰,無法暢達。
以這種論述為基礎,更 進一步發展出如「外家練肌肉,內家練筋膜」這一類,取相近字詞隨意穿鑿附會,不知所以,還能夠煞有其事的指出植物人之所以身軀僵縮,是因為肌肉放鬆而使筋 力暢達,極其無知卻自以為參透機理,見識獨到。這類說法往往都是引經據典,配合東西方醫學論述佐證,但看在醫學專業者眼中,卻是謬誤百出,東拼西湊,瞎說 一通,這都是由於欠缺實際學理知識體系,而隨個人經驗憑空發想所致。
要討論「練筋不練肉」的真正意涵,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筋。為避免本身的概念亦有所偏誤,陳教練撰文前特別向負責陳教練傷科診復的中醫師先行請教,並進行相互的對照與整理。
在中醫的觀點中,當筋 這個字出現在不同的地方,其所包含的意義範疇也有所不同。就好比當其作為經筋解釋時,其並非特指單一類的組織,而是整體的肌肉系統,包含了肌肉、肌腱、韌 帶、筋膜等等,其各自擔負不同的作用而構成一個整體。然而,當其個別成字時,所指的卻是肌肉連結骨骼處,具彈性且緻密的結締組織。令人意外的是,林醫師直 截了當的說明了,在這樣的判准下,筋亦即西醫所謂的肌腱,而非如同許多內家論述中所主張的不同。
筋本身的作用,在於牽引連動,使肌肉收縮所產生的力度帶動骨骼關節的位移,也就是說,筋雖然能夠被拉伸回彈,但本身卻不具有收縮的能力,無法製造動力,實際的動作產生還是來自於肌肉的收縮。
若是從上述學理背景出發,我們可以發現,練筋不練肉所要說明的,並不是應當鍛鍊筋而不該鍛鍊肌肉。它的意思是說,我們身體素質鍛鍊的方向,應該放在整體肌肉系統的協調運作,亦即一個良好且有效的施力習慣,而非單一肌塊的單純性收縮。
以正拳的動作為例,正 拳的打擊力度與一個人的力量有所關連,但這並不代表一個相當強壯的人便必然能夠製造出較大的打擊力道,因為正拳的動作構成除了肌肉的收縮之外,還涉及收縮 的形態、肌肉群的協調、肌肉與骨骼的連動,以及身體結構的傳導等諸多因素。換句話說,我們在鍛鍊身體素質時,必須顧及肌肉系統的整合與細部控制,而非單純 追求強而有力的定向收縮。
除了標示訓練的方向之 外,它還標示了訓練的重點。就這一層面而言,陳教練以為這裡所謂的筋與肉,並非是指具體的部位組織;相對的,它是一種對於狀態的形容。所謂的筋,指的是韌 度與彈性,而肉則是肥大與漲厚,也就是說,練筋不練肉的意義,是說明我們進行身體肌肉的鍛鍊時,是為了鍛鍊出強韌有彈性的肌肉,而非以視覺上的肌塊明顯肥 大為目的。
或許各位會發現,在拳 理拳諺中,時常出現關於筋的各種論述,好似武術中所有的東西都與這個筋有所關連。事實上,筋並非如此的廣博神通,不同拳諺中所稱的筋,往往所指不同,有些 是肌腱,有些是韌帶,有些是筋膜,有些是肌肉本身,有些則是整個肌肉系統,不過全以筋為代稱,必須確實釐清,不可混為一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