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技擊對敵時,總有些人彷彿能夠看穿他人的心思與動作,克敵機先,早一步出手應對,這樣的技術我們稱之為「觀勢」。

觀勢的技術組成,可以分為「生理」、「認知」與「技術」三個層面。

觀勢的生理層面包含了 「動態視力」與「神經反射」兩個部分。動態視力是指視覺捕捉高速移動物體的能力,它直接影響我們是否能夠有有效掌握對方的動作。神經反射又可細分為「神經 傳導速率」與「動作反射」兩個面向,神經傳導速率說明的是我們從知覺對方動作的瞬間,到我們產生動作所需花費的時間,而動作反射則是我們第一時間動作產生 的形態與結構。

觀勢的認知層面在於「動作線索的覺察」,身體在進行任何動作時,都會有相應的結構變化,也就是所謂的預備動作或前置動作,就好比起腳踢旋踢(鞭腿)之 前,相對側的肩膀會向後傾斜以帶動髖骨的迴旋,又如同出拳之前腿部的推撐、腰部迴旋以及肩膀的擺盪的形態。這些動作,是身體藉由肌群與肌群之間的連動協 調,來幫助動作的執行更為順暢,然而,它同時也成為可供辨識動作走向的線索。通過對於線索的覺察,我們能夠搶得先機,選擇有效的方式進行因應,而非處於被 動的態勢。

當然,這些線索也可能被操弄,諸如假動作或虛招等技術,變是利用假的線索誤導對方的判斷,另外,動作通過訓練而精熟後,亦能夠將線索掩示或者縮至最小,在這些情形下,便是考驗個人對於線索覺察的細緻程度。

在技術的層面上,觀勢是一種對於對方動作迴路的預期。所謂的動作迴路,是一種習慣的反應總和,它總括了許許多多不同大小的面向,例如拳種與技及思維的習慣、指導者與訓練系統的習慣、養成環境與背景所形塑的習慣,以及個人性格喜好和慣用運動模式所產生的習慣等等。

動作迴路幫助我們,快 速且有效率的執行一系列複雜的動作程序,但同時也成為了一個可供預測的行為模式。如果能夠掌握對手的動作迴路,則必然獲得了部分的技擊優勢,這也就是為何 技擊運動選手在賽前,必須事先蒐集對手資料,反覆觀看影像、數據等等紀錄,或者在面對初次遭遇的對手時,首先會採取較保守、試探性的策略,伺機觀察對手招 數的原因。

大體而言,觀勢的「生 理」、「認知」與「技術」三個層面,同時具有「獨立」與「相關」兩種特性,其能個別夠獨立運作,不必然要全部具備,即使僅僅依靠優異的視覺與反應、敏銳的 洞察力,或者對於武術技術的認知,均能夠擔負起捕捉對手動向的任務,然而,三者之間卻又存在有相互支持的關聯性:優異的動態視力有能夠提高覺察的細緻程 度,良好的覺察則使預期判斷更為精確,而快速的反射則令動作的應對有更充裕的執行空間。

另外,就武術系統性的訓練養成而言,這三者則有著「階段性」的意涵,它象徵著由生物本能的搏鬥,轉話為經驗累積的技擊法,而後進一步整合為系統性的知識技術體系,亦即武術的過程。換言之,它標記了一個習武者養成的階段性的重點指標。

總體而言,觀勢是一種體察對方動作走向與意圖的技術,雖然無論是生物本能的層面、認知經驗的層面,還是技術知識的層面,都屬於觀勢的範疇,但唯有當三者兼備時,觀勢的技術才趨於完整。

我們可以說,觀勢是一種多面向的能力總合,它能夠反應出一個人全面性的武學造詣。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真武會館 的頭像
真武會館

高雄真武會館武術技擊運動訓練中心-武術、格鬥、健身、氣功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