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我們習武的過程中,必然會接觸許多拳理要訣,這些拳理要訣存在的目的,在於標示行拳練功中的重要事項。然而,及至今日,這些拳理要訣卻成為習武者的一大障礙,其所製造的問題比解決的疑惑還要來得多,早已悖離其根本目的。

中國人寫東西有個習 慣,用字遣辭必定要精巧細緻,最好還雜些雅言帶點兒古味,如此才能顯示出作者的涵養,也才上得了檯面。因此,大部分的拳理要訣,不是寫得艱澀隱晦,便是夾 詩帶韻,不僅練習者望文不生義,即便求助老師、教練,得到的答案多半也是吱嗚拐抹、混沌不明,最後再送上一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需慢慢領悟」。

其實這些拳理要訣,不過是說明練習時的注意事項,以及構成正確動作的原理要件,但在冠上這些艱深詞彙,或是成詩入賦之後,即刻從單純的現象陳述搖身一變,成為了深奧精妙的武學心法。

更有許多人抱著這些拳理要訣,以為是自家獨有,自詡為博大精深、精細獨到,甚至將其他武術斥為粗淺俗鄙,層次較低。

以內家拳中相當重視的「二爭力」為例,其意義不過就是當我們動作的力學結構往某方向進行時,必然要配合一相反方向的作用力,如此才能維持運動軌跡與結構的穩定性,並且藉由兩股力量相互拮抗所產生的慣性作用,讓傳導的力量轉化為瞬間擊打的作用力。

或許其他武術中並沒有 二爭力這個名詞,卻不代表其不具有相同的概念。就好比拳擊手在揮拳時,除了以後腳撐地發力之外,其前腳必然伴隨一蹭地急煞的動力,又或者空手道的前曲立正 拳,其雙手必定相對伸拉,且在腰胯發力後以肩胸作用急停;這些動作結構,都與二爭力所要表達的意義相同。

然而,綜觀坊間對於二爭力的論述,往往又是暗勁,又是即張又裹,又是氣運撐圓,並認為僅有內家拳有此內涵,其他武術不過是直走蠻勁,不具屈伸隨意、蓄發自如的豐富變化與高深內涵。此番論調,無非是自命不凡、井蛙窺天,讓人莫可奈何。

並不僅僅是二爭力,大多數的拳理要訣都有著同樣的問題。

其實,將事物現象獨立區辨、個別命名並非壞事,在科學研究上,我們也必須將所觀察的現象概念化,賦予其操作性的定義,並加以命名,如此才能夠確保研究在相同的基準下進行。

只是,本應是讓事物變得條理清晰、一目了然的做法,如今卻反倒適得其反、化簡為繁,令其更加曖昧隱晦、混沌艱澀,那我們便得去思考,這種創作、強調拳理要訣的形態,究竟是彰顯了中國武術的博大精深,還是庸人自擾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真武會館 的頭像
    真武會館

    高雄真武會館武術技擊運動訓練中心-武術、格鬥、健身、氣功

    真武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